【资料图】
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、文化本质、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。爱国诗词,凝结着民族文化传统,传递着爱国主义情愫。中国是诗歌的国度,自古以来,炎黄子孙就喜爱用诗词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。这些诗词,思想高尚,情感纯真,文质兼美,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源泉。
爱国诗词唤起民族意识觉醒。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每当在国家、民族经受重大考验时,爱国诗人总是以生命与鲜血燃烧起来的热情,悲壮慷慨地表达自己的怒吼与呐喊。如,曹植的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,歌颂了抵御外侮、不畏牺牲的英雄。王昌龄的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体现了盛唐将士为国立功边塞的豪迈情感。陆游的“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”“中原干戈古亦闻,岂有逆胡传子孙”,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近代革命志士秋瑾,目睹列强入侵,对祖国危亡痛心疾首,满腔悲愤写下“忍看图画移颜色,肯使江山付劫灰”。这一首首诗篇,熔铸了诗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,积淀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。
爱国诗词赓续民族文化血脉。爱国诗人屈原《国殇》中的名句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”,赞扬了那些勇武不屈、用生命换来国家安宁的英雄。林则徐的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,表达了诗人虽被贬遣戍,却未因此意气消沉,只要对国家有利,岂能因为个人的生死荣辱而怨恨躲避?革命家徐锡麟写下“军歌应唱大刀环,誓灭胡奴出玉关。只解沙场为国死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,表达了出征将士的必胜信念与决心。陈毅元帅的“此去泉台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”,铁骨铮铮,抒发了诗人对于革命的忠贞和为国为民的胸怀。这些诗篇豪迈、壮美,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精神美的象征。
人无精神不立,国无精神不强。爱国诗词是凝聚民族精神的载体。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民族精神,不断从爱国诗词中汲取奋进的动力。(李 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