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头部信息

黄朴民:何谓国学?今天该怎样弘扬国学?_环球快报

2023-05-11 18:03:56 来源:北京日报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作者 黄朴民

从某种意义上讲,国学可谓是国魂之学。因为只有国学,才可以更好地反映不断变化的“中国形象”,清楚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,告诉世界“中国人”是什么样的人。只有国学才能客观地描述中国思想、文明和精神的真实状况,说明影响和决定国人行为的内在体系,以及它如何有效支持国家“硬件”的运行。


(资料图片)

为什么目前社会上是“国学热”,而不是其他学科的“热”?这最好不过地说明,国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、社会的需要、人民的需要。重振国学是顺乎天、应乎时、合乎民。国学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、生活方式、处事原则。我们相信,随着国学研究和普及的深入,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国学,国学会更好地发挥塑造民族之“魂”“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”的积极作用。

今天重振国学,开展国学教育绝不是对传统国学简单的回归与重复,不能画地为牢,抱残守阙,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思想与学术,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,避免沉溺于单纯复古、甚至迷恋旧骸骨的泥淖。 具体地讲,我们今天弘扬国学,应该有全新的理念与方法。尤其要做到两个“超越”,两个“解决”,两个“面向”。

两个“超越”

一是超越单纯的汉族畛域。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,不能因为强调了五十六个民族的个性,就淡化甚至否认了作为一个中华民族主体的共性的东西。如果我们今天的国学仅仅局限于汉族这一块,这显然会是残缺不全的,既不符合实际,也不利于民族的团结与国家的统一。我们必须特别强调,今天的国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之学,五十六个民族个个有份,弘扬它也是个个有责。总之,我们的大国学首先应该是超越汉族的。

二是超越经史子集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,实用之学与理论之学是结合在一起的,“七略”实际上有“六略”。第一略通论,下面六艺略就是理论指导,属于国家的统治思想;诸子略,就是中国的学术文化;诗赋略,就是文学创作;兵书略,就是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理论及其相应的操作方法;术数略、方技略,这些都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。但经史子集的分类则淡化了这些操作、实践性的东西。总之,西周时期的“六艺”,是培养“全人”人格的,德、智、体、美全方位发展,有精神思想的指导——“礼”“乐”,又有自然科学知识、文化技能的掌握——“书”“数”,也有军事技能、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——“射”“御”。所以,我们今天的国学教育,必须真正超越经史子集的传统,回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原生态,在追求与贯彻“知行合一”方面开辟出新的局面。

两个“解决”

一是要用恰当的方式,使今天的国学教育能够取得合适的身份,解决其“户口”问题。孔子讲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”,要使国学教育名正言顺,可以持之以恒,最佳的途径,就是使其得以进入国家教育的学科体系之内,否则,在短时间内也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、如火如荼,但热度消退后,难免举步维艰,后继乏力。

二是要妥善处理“国学”教育综合性与文、史、哲分科专门性之间的关系,科学地界定国学的基本内涵与外延,把握其内在固有的学科建设规律性,从而较好地解决今天国学教育与研究中所或多或少存在的文、史、哲简单“拼盘”现象,努力避免其学科内部的自我割裂倾向,使它与文、史、哲分科教育,优势互补,共同促进。

两个“面向”

一是要立足当下,“面向”未来。真正回归经典,回归文本。袪除附加在它身上的非学术因素,在传承和弘扬国学的过程中,要高度重视,注意避免封建落后意识的沉渣泛起,借尸还魂。我们必须承认,在“国学”的身上,善与恶、真与伪、美与丑是交织在一起的,我们既不能因它存有糟粕而一概抹煞它,但同样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合理的内核而一味拔高它。科学理性、一分为二永远是我们对待“国学”应有的立场与态度。总之,国学教育与研究,应该是向前看的学问,而不应该是向后看的古董。

二是“面向”世界。事物的特殊性,存在于事物的普遍性之中。倡导和重振国学教育,不能成为关起门来孤芳自赏、自娱自乐的理由,更不能成为借鉴和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的障碍,换言之,我们的“国学”是一个开放的体系,一个包容的体系,它将在坚持自己主体性的同时,广泛吸收其他国家与文化中的有益成份,从而变得更加厚重,更加富有生命力。

(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)

阅读链接——国学有三个层面

国学是一种知识体系。作为一个中国人,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有一种最起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,都应自觉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,对唐诗宋词、四书五经、《史记》《汉书》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。

国学是一种思维智慧,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。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做学问来学习,都是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,受其熏陶。所谓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,中国人和西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。

国学是一种价值观。比如“和而不同”“天人合一”,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,才是国学最根本的内核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最近更新

最新资讯